sosou
24小时客服热线 029-88323296

当前位置:

首页 >微创学院 >聚桂醇文献

文献推荐 | 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的应用聚桂醇文献

发布时间:2023-04-19 15:41:42 来源: 浏览次数:326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年3月第32卷第3期
  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邱秀萍1,张婷1,张桔顺1,黄汝哨2,陈阳1,涂梅1,李仕海3,邱思花2
  摘要:
  目的:观察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龙岩市第一医院甲状腺胶质样囊肿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40 例。一组采用双针技术进行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双针组),另一组采用单针穿刺进行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单针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囊腔体积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术前 2 组患者年龄、性别、结节部位及结节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3、6、12 个月,双针组患者囊腔体积分别为(12.10±1.92)、(10.69±7.63)、(10.51±6.50)和(10.66±5.95)cm3,单针组患者囊腔体积分别为(13.18±2.08)、(16.47±11.51)、(14.41±10.99)和(13.41±10.8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7、3.557、3.293、3.099,均 P<0.05)。双针组有效率为 90%(36/40),单针组有效率为 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0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125,P>0.05)。
  结论: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效果好于单针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双针技术
  文献编号: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23.03.007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J0112)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出率为 20%~76%,其中恶性结节占 7%~15%,甲状腺囊肿占 15%~25%[1]。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硬化剂,目前已用于各种血管畸形、血管瘤及囊肿的硬化治疗。在甲状腺囊肿治疗中,其疗效明确且不良反应少 [2]。文献报道,因胶质样囊肿的囊液黏稠,囊液难以抽出,影响硬化治疗效果 [3-4],寻 求 有 效 的 新 的 治 疗 方 式 十 分 重要。双针技术被用于复杂肾囊肿及多囊肾的硬化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5]。本研究探讨双针技术在胶质样囊性结节聚桂醇硬化治疗中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龙岩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甲状腺胶质样囊肿患者 80 例。本研究为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 比例分配,将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一组采用双针技术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双针组),另一组采用单针抽液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单针组)。本研究得到龙岩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伦审科研第053号],并且进行了临床研究注册(ChiCTR220005663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甲状腺胶质样囊性结节, 囊腔体积> 2 cm3,术前活组织检查结果为良性结节,甲状腺及凝血功能等正常。无严重的心、肺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穿刺及术前 1 周无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史。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颈部过伸位,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双针组采用双针技术,超声引导下用 2 个 20 mL 注射器针尖斜面朝上,同一个甲状腺横切平面在甲状腺结节内外两侧穿刺进入结节, 一个针尖朝上,一个针尖朝下, 朝上的针尖推注 5~10 mL 0.9%NaCl溶液冲洗囊腔,朝下的针尖抽取囊液,在同一个面形成对流,反复冲洗及抽取囊液,直至囊液大部分抽净,冲洗液澄清,留取少许囊液用于显示针尖,避免针尖脱出囊腔。根据所抽出的净囊液量, 注入30%净囊液量的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公司)再次反复冲洗,最后留置 10%净囊液量的聚桂醇,拔出注射器,按压 15 min。单针组采用常规单针穿刺进入结节内,超声引导下用 20 mL 注射器针尖斜面朝上穿刺进入结节内,注入 5 mL 0.9%NaCl 溶液反复冲洗穿刺囊液,尽量抽干囊液,留取部分囊液显示针尖,注入 30%囊液量的聚桂醇再次反复冲洗,最后留置10%囊液量的聚桂醇,拔出注射器,按压 15 min。按压结束后超声检查有无出血。
  随访及疗效评估:术后 1、3、6、12 个月复查甲状腺彩超。体积缩小率=(术前体积- 随访体积)/ 术前 体 积 ×100%;囊 腔 体 积 缩 小<50%为 无 效 ,缩小≥50%为有效,缩小≥90%以上为治愈[6]。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一般资料
  80 例患者中,男 30 例,女 50 例,年龄为(46.3±10.7)岁。甲状腺结节位于左侧占 46.25%(37/80),囊腔有分隔的占 10%(10/80),术前囊腔体积为(24.22±12.83) cm3。
  2.2 双针组与单针组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囊腔体积、囊腔分隔、囊腔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3 双针组与单针组治疗后囊腔体积变化

  双针组与单针组患者术后 1、3、6、12 个月残余囊腔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4 双针组与单针组疗效
  双针组有效率为 90%(36/40),单针组有效率为72.5%(29/40),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χ?=4.02 ,P<0.05);双针组 4 例治疗无效者均为囊腔有分隔,单针组治疗无效的 11 例中 6 例为囊腔有分隔者。
  2.5 不良反应
  双针组 5 例有不良反应, 其中 3 例穿刺出血,2 例颈部疼痛;单针组 4 例有不良反应,均为颈部疼痛,无穿刺出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125,P> 0.05)。
  三、讨论
  随着超声设备技术的提高以及体检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中多为甲状腺囊肿。目前,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已成为首选治疗方式, 包括甲状腺热消融术和硬化治疗[7]。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热消融治疗费用较高,且对于囊性结节如果直接消融,在消融过程中气化后囊腔均为高回声,针尖不容易辨别,可能存在消融不彻底的风险。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已十分成熟,国外常使用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 [8-9],而聚桂醇作为新型硬化剂,安全性及有效性也已得到证实。
  在硬化过程中甲状腺胶质样囊肿可能会出现囊液难以抽吸而导致治疗失败 ,故采用 0.9%NaCl溶液联合 α 糜蛋白酶冲洗囊腔, 或应用一种较粗的穿刺针 ,在针旁开 5 mm×1 mm 的侧窗 ,以解决胶 质 样 囊 肿 囊 液 黏 稠 不 易 抽 吸 的问题 [10- 11],但是这些方法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本研究采用双针技术进行甲状腺胶质样囊肿硬化治疗,结果双针组比单针组疗效更好。双针穿刺技术只需将注射器穿刺进入甲状腺结节内外侧, 一个针尖朝上冲洗、一个针尖朝下抽吸,通过反复冲洗,使结节内形成液体循环,将胶质样囊液冲稀便于抽吸,待囊液抽尽后再用聚桂醇反复冲洗破坏囊壁,使囊壁上皮细胞坏死,失去分泌功能,进而发生粘连,囊壁闭合纤维化,达到治疗的目的 [12]。该方法不增加患者治疗费用,且无需增加其他治疗的药物,简单方便。
  本研究中, 两组均以 0.9%NaCl 溶液反复冲洗后,再加聚桂醇反复冲洗,也有学者采用直接将聚桂醇注入硬化治疗,但反复抽吸法的疗效优于直接
  注入法,尤其是对于纯囊性结节 [13]。治疗失败的大多为囊腔有分隔者, 这可能与囊液无法完全抽出、部分分隔的囊腔未得到完全冲洗、聚桂醇无法作用于所有分隔的囊壁有关,建议对这些患者直接行甲状腺热消融术。双针组出现 3 例穿刺出血,与穿刺次数较多相关,但是出血量不多,压迫止血后缓解,所以穿刺前应注意进针路径有无血管,尽量避开血管穿刺。硬化后出现疼痛与穿刺及硬化剂外渗相关,应尽量减少穿刺次数,选好穿刺平面,术后注意充分压迫减少硬化剂外渗。
  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不增加患者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Copyright 2019-2020 中国硬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8100338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