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 Apr 33(7)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谭敏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效果。
方法:选取收治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39 例和研究组41例, 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 对照组采取超声引 导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 肌瘤直径、 肌瘤体积、 卵泡刺激素(FSH )、 黄体生成素(LH )、 雌二醇(E2)情况。
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 05 ); 研究组术后30min、6h 、24h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 治疗后, 两组肌瘤直径、 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少(P<0. 05 ), 且两组比较, 无显著差异(P>0.05 ); 治疗后, 两组 FSH 、 LH 、 E2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 且两组比较, 无显著差异(P > 0. 05 )。
结论:对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 能减小肌瘤直径与体积, 降低性激素水平, 且术后疼痛程度轻, 不良反应少, 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症状性子宫肌瘤; 聚桂醇; 超声引导; 无水乙醇硬化
文献编号:
1001-8174(2022)07-1044-03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 30~ 50岁妇女群体发病率较高, 且真实发病率远高于临床发病率[1]。研究表明, 在子宫肌瘤患者群体中, 仅26 %出现症状, 表现为下腹坠痛、 盆腔包块、 月经量过多等, 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对于子宫肌瘤 通常采取口服药物、 手术治疗, 但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前者远期效果不佳, 后者可导致创伤。随着微创治疗的发展, 消融治疗、子宫动脉栓塞、 高强度聚焦 超声等治疗方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逐渐取 代了传统手术。其中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具有微创 特点, 且能保全子宫, 深受青睐。以往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中, 通常选择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 价格低廉、 效果显著, 但疼痛感明显, 易引起不良反应, 不利于患者恢复[3]。而聚桂醇同样具有显著的效果, 且安全性高, 能改善患者预后, 可取代无水乙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41 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 探究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1例。研究组年龄27~49(39.54±4.16)岁;对照组年龄26~47(39.32±4.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纳入标准(1)确诊为症状性子宫肌瘤,诊断标准参考《专家诊治子宫肌瘤》[4];(2)经妇科检查、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3)具有下腹坠痛、盆腔包块、月经量过多等症状;(4)能正常沟通与交流。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者;(2)合并其他内科疾病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恶性肿瘤者;(5)无安全的经皮穿刺路径者。
1.2 方法
(1)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避开月经期,术前行常规检查,了解药物过敏史。通过常规超声了解肌瘤位置、大小、体积,确定聚桂醇或无水乙醇剂量。(2)穿刺方法:经皮经腹部穿刺,术前排空膀胱,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体位,根据肌瘤部位、血供特点选择最佳的穿刺路径,注意保护大血管、肠管、膀胱。局部麻醉,采取19GPTC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①对照组经针体注入无水乙醇,通过彩超确定无水乙醇的分布与充盈情况。②研究组注入聚桂醇注射液,转动针体,多方向注入,对于直径超过3cm的肌瘤,可采取多点布针注射。注射后通过彩超观察注射情况,若分布与充盈不佳,需调整针头方向,再次注射。完成注射后,拔除穿刺针,注射适量透明质酸钠,封闭通道,将无菌纱布塞入阴道穹窿,24h后取出。
1.3 临床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包括醉酒反应、下腹坠胀、疼痛。(2)观察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5],总分10分,无痛0分;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3)比较两组肌瘤直径、肌瘤体积。(4)比较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采取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研究组术后30min、6h、24h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肌瘤直径、体积比较治疗后,两组肌瘤直径、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且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FSH、LH、E2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FSH、LH、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三、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群体,其中40~50岁女性发病率最高,超过50%[6]。子宫肌瘤患者多数无症状,但由于瘤体体积的增加,则可能出现贫血、月经量增加、腹部肿块等症状,甚至导致不孕,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7-8]。因此,需要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对于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治疗,以往通常采取药物、传统手术治疗,但均具有一定的不足。吕祝英等[9]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短期尚可,但停药后肌瘤体积恢复,而传统手术则会引起创伤,损伤内分泌功能。研究表明,手术切除子宫能实现治愈,但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并不适用,且费用昂贵,术后并发症多,患者需较长时间恢复[10-1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更希望在取得显著治疗效果的同时,保留子宫。其中微波消融治疗、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均能保留子宫,但前者可能引起膀胱损伤、肠管穿孔等,后者安全性更高,已逐渐成为子宫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案[12-13]。对于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其主要将PTC穿刺针置入瘤体内,并将硬化剂注入肌瘤中,使肌瘤组织凝固,引起肌瘤组织坏死。而硬化剂的类型多样,常用的包括无水乙醇、聚桂醇。无水乙醇价格低廉,治疗效果显著,但缺点同样明显,即可引起醉酒反应、下腹刺激性疼痛,甚至损伤肝肾功能,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作为新型硬化剂,聚桂醇常用于曲张静脉的硬化治疗中,近年来用于对实体肿瘤、囊性肿瘤的治疗,发挥了显著的效果[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30min、术后6h、术后2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无水乙醇最大的缺点是可引起诸多不良反应,且疼痛感明显,影响患者预后。尤其是当无水乙醇剂量超过10ml,疼痛感更加显著。而经本研究证实,聚桂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确实更少,表明聚桂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许小平等[15]研究显示,聚桂醇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效果,作用温和,注射无刺激,不易引起不良反应,同样能减轻疼痛,利于患者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肌瘤直径、肌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肌瘤直径、肌瘤体积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刘丽萍等[16]对90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其中观察组45例给予聚桂醇为,对照组45例给予无水乙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肌瘤直径、肌瘤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但组间并无差异,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无水乙醇、聚桂醇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两者疗效并无差异。对于无水乙醇而言,其注入肌瘤内部后,可使子宫肌瘤细胞与其邻近的血管内皮细胞脱去水分,另外,其还能引起肌瘤内小血管、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也可能导致血管栓塞,进而致肌瘤细胞坏死[17]。对于聚桂醇而言,其不仅能使瘤体血管受损,同时能引起囊肿内壁的上皮细胞蛋白变性。但瘤体血管受损后,可致炎性病变、组织纤维化,肌瘤失去血供,进而萎缩。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SH、LH、E2水平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FSH、LH、E2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FSH由垂体分泌,其能与LH相互作用,加快卵泡成熟,也会受到E2的调控,3项指标的水平可用于内分泌系统状态的评估[18]。通常情况下,相较于健康女性,子宫肌瘤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显著增加,提高了女性疾病的发病率。而通过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或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后,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能抑制其对肌瘤的促进作用,有助于肌瘤萎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体积较大的瘤体,聚桂醇的弥散效果较差,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血供,会导致聚桂醇浓度下降,则需分次治疗,使肌瘤彻底坏死。而对于体积较小的肌瘤,一次硬化治疗则可起到治愈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能减小肌瘤直径与体积,降低性激素水平,且术后疼痛程度轻,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