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1 14:30:36 来源: 浏览次数:449
《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1月第59卷第1期
内镜下硬化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 丽 马伟艳 秦国涛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治疗内痔外科手术术后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手术后复发内痔患者(n=80)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n=40,常规治疗),观察组(n=40,内镜下硬化治疗),对比两组内痔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症状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内痔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痔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内痔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痔患者影响日常工作、痔疮脱垂、排便疼痛、出血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下硬化治疗内痔外科手术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
内镜;硬化治疗;内痔外科手术;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并发症
痔疮在临床上被分为内痔和外痔,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疾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上治疗痔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注射治疗、手术治疗、扩肛治疗等,但是这些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中注射治疗的远期疗效差,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手术切除则因为创伤性大,因此术后康复速度缓慢,患者住院时间比较长,术后并发症多;电凝固射治疗费用昂贵,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2]。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进步,通过内镜技术治疗内痔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为此在本研究中,对本院收治的80例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开展不同的治疗方式,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接收的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内痔患者(n=80)展开研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即每组40例样本。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内镜下硬化治疗,80例患者均符合《痔疮临床诊治指南》诊断标准,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患有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疾病、恶性肿瘤患者。
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3~69岁,平均(42.5±2.4)岁;病程0.5~2.1年,平均(1.3±0.2)年。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4~70岁,平均(42.8±2.5)岁;病程0.3~2.3年,平均(1.2±0.4)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内痔患者均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术前对患者进行灌肠、导泻、备皮等工作。患者取截石位,骶管麻醉后待肛门松弛,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处理[3]。暴露手术部位后,观察痔核,使用组织钳夹将内痔夹住,缝合基底后将丝线拉出,然后将肛门扩张器轻轻插入扩张肛管与直肠。肛管扩张后,根据痔组织脱出程度将其缝合并且不收紧,插入痔吻合器,至荷包缝合线上段,将其打结扎紧,使得痔核和脱垂的肛管和直肠黏膜层置于吻合器空腔内,确定位置后逐渐闭合。80 s后取出扩张器与吻合器,使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止血。
经外科手术治疗复发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即根据患者再复发严重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或再次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为:口服槐角丸,每次9 g,每天2次(国药准字Z14021470,山西天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口服痔速宁片,每次4片,每日3次(国药准字Z22021724,吉林佳泰制药有限公司),局部需要使用熊胆痔疮膏,外用,洗净肛门,涂布于肛门内外,每日2次(国药准字Z20054678,陕西康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患者需要保持清淡饮食,多食水果蔬菜等。
观察组患者再接受内镜下硬化治疗,具体方法为:常规肠道准备,取左侧卧位,进行消毒铺巾,结肠镜前端放置透明帽,进镜检查大肠退镜至肛门,并分别在正镜和倒镜观察内痔部位及直肠黏膜情况,经内镜插入注射针,选择隆起最明显的痔核作为注射点,注射针斜面与黏膜呈80°~45°,针入痔核内有明显落空感,进而经注射针注入聚桂醇药液,让痔核充分膨胀,颜色变为苍白。对于比较大且伴有活动性出血的痔核适当增加用药量,当创面无出血以后,可进行下一步痔核硬化注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内痔手术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根据中华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的判断标准分为[4]痊愈、好转、无效,痊愈:便血、脱出、疼痛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痔消失;好转: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总有效率=100%-无效率。治疗相关指标包括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
治疗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表格进行调查,由患者对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治疗满意度越高。
临床症状评分包括影响日常工作、痔疮脱垂、排便疼痛、出血评分。临床症状评分采用李克特评分表对患者的痔疮脱垂、出血、排便疼痛、影响日常工作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1~5分,1分为症状非常严重,5分表示没有症状,分值与临床症状呈反比[5]。1.4统计学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出血、疼痛、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 1 两组内痔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内痔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内痔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内痔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内痔患者治疗后影响日常工作、痔疮脱垂、排便疼痛、出血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内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内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三、讨论
在我国肛肠疾病发病率普遍较高,而且随着饮食、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痔疮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上根据患者痔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其中内痔指的是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动静脉吻合出现病理改变和移位,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出血、脱出等,患者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排便困难等症状[6]。另外根据内痔分度不同,其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最为主要的治疗目标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生活质量[7-8]。目前,临床上治疗内痔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包括药物、内镜下硬化治疗、胶圈套扎、红外线手术等,每种治疗方式均有其独特的优缺点,本文中主要探讨内镜下硬化治疗效果。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内镜硬化治疗内痔得以广泛推广。但是与国外技术不同的是,我国所使用的硬化剂包括聚桂醇、芍倍等。因为临床上经验有限,因此有关硬化剂的选择尚且存在争议[10]。
本研究内镜下硬化术中使用聚桂醇治疗,其作用机制在于直接损伤患者血管内皮,使得血栓形成,有效阻塞血管。聚桂醇硬化剂在治疗内痔中应用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11]。内镜技术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够免去术前麻醉的步骤,有效减少麻醉风险性,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12]。通过内镜技术可以全方面地观察患者病变部位、形态、大小、有效确定最佳注射部位[13]。而且该手术操作具有时间短、切除方便的优势,通过注射硬化剂能够有效避免注射过深、减少注射后出现坏死、感染等风险性,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14]。有调查研究显示,聚桂醇硬化剂不仅能够“短针多点”,而且操作技术十分简便无需借助其他特殊器材、设备,但是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15-16]。另外,该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痔核的大小、位置、出血情况结合内镜前视、倒镜注射法联合使用,从而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准确操作;其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性;最后注意注射层,不可注射到患者腹腔或固有肌层[17-24]。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内镜下硬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内痔患者的病情,而且并发症较低,同时该手术操作简单,痛苦较少,临床疗效高,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内镜下硬化治疗术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痛苦比较少,临床疗效高,同时成本较低,能够满足广大患者的实际需求,值得大力推广。但是本研究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建议扩大研究样本数,同时探讨不同的硬化剂使用情况,以详细了解内镜下硬化技术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