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ou
24小时客服热线 029-88323296

当前位置:

首页 >微创学院 >聚桂醇文献

文献推荐丨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治疗富血供型血管瘤的效果聚桂醇文献

发布时间:2021-04-12 17:07:18 来源: 浏览次数:429

  《河南医学研究》2021年10月第30卷第30期

  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治疗富血供型血管瘤的效果

  刘剑英,王涛

  摘要:

  目的:

  分析血管拴塞联合聚桂醇治疗富血供型血管瘤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其中将接受血管栓塞治疗的48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接受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治疗的4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对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采用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增强免疫力,下调血清VEGF、MMP-9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

  富血供型血管瘤;血管栓塞;聚桂醇;免疫力;不良反应

  血管瘤为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病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其中部分可自行消退,但部分血管瘤会破裂、出血或出现感染等[1-2]。血管瘤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血管瘤,另一类为血管畸形。在血管畸形中,富血供型血管瘤具有大量微小动静脉交通或者回流通道,导致多种治疗药物被注入至瘤腔后可快速回流到全身,致使药物注射治疗效果欠佳[3]。本研究选取96例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的治疗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其中将接受血管栓塞治疗的48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接受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治疗的4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微信图片_20220412170956.png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表现、彩超、磁共振等检查诊断为富血供型血管瘤;②完整临床病历资料。(2)排除标准:①伴肾、肝等功能障碍;②过敏体质;③合并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患者接受血管栓塞治疗:在德国西门子血管造影机引导下将导管鞘插入至供血区回流位置,探查瘤体形态、大小与供血状况,送入微导丝与微导管,后取300单位聚乙烯醇颗粒、碘化油于透视下行精准栓塞,后拔出导管、鞘管,并对穿刺点行消毒与按压,同时实施加压包扎。术后24 h对穿刺位置进行制动。持续治疗1个月。

  1.3.2研究组  患者接受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45)治疗。血管栓塞步骤与对照组一致,待完成栓塞之后,于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入聚桂醇平泡沫硬化剂(聚桂醇与空气比例为1∶4来回抽送30次左右),依据面积、年龄等确定注射量,标准注射剂量为1 mL·cm-2,每周注射1次。持续治疗1个月。

  1.4血清检测  收集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实施10 min离心处理(3 000 r·min-1),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具体步骤依据说明书开展。

  1.5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估标准:瘤体较治疗前缩小不超过25.0%为无效;瘤体较治疗前缩小超出25.0%但未超出75.0%为显效;瘤体较治疗前缩小超出75.0%为有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免疫功能,包括IgA、IgG、IgM。(3)血清VEGF、MMP-9水平。(4)不良反应,包括腹部不适、皮肤溃烂、局部肿胀、发热等。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IgA、IgG、IgM、VEGF、MMP-9水平行Bartlett方差齐性检验与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均确认具备方差齐性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疗效、不良反应)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研究组总有效率[95.83%(46/48)]较对照组[81.25%(39/48)]高(χ2=5.031,P=0.025)。

  2.2免疫功能  治疗前,两组治疗前血清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微信图片_20220412170959.png

  2.3血清VEGF、MMP-9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微信图片_20220412171002.png

  2.4不良反应  对照组发生皮肤溃烂1例,腹部不适2例,发热3例,局部肿胀2例;研究组腹部不适1例,局部肿胀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2/48)]较对照组[16.67%(8/48)]低(χ2=4.019,P=0.045)。

  三、讨论

  血管瘤是血管中细胞增生导致血管组织出现错构所致,为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具有破坏力较强、生长速率较快等多个特点,加重患儿与家属的心理负担,还能诱发出血、溃疡与疼痛等并发症,干扰患儿日常生活[4-5]。临床针对血管瘤的治疗方案较多,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局部硬化疗法、冷冻激光等治疗。药物治疗为首选方案,但长期用药存在潜在无法预知的风险[6]。手术疗法为针对局部性血管瘤的常用方法,针对瘤体较大、血供丰富的血管瘤极易切除不干净,导致术后复发风险较高或者引发大出血,且术后可遗留瘢痕,影响美观度[7]。局部硬化疗法针对血供少的小瘤体的效果较好,针对瘤体较大且血供丰富的血管瘤的效果欠佳。冷冻、激光等属于辅助治疗方案,多数可引起局部色素沉着,干扰美观且治疗效果不确定,具有较高复发率,甚至产生不可恢复的皮肤损伤,影响患儿心理健康[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治疗时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血管栓塞治疗可减少或者阻断瘤体组织血供,进而控制临床症状,达到治疗效果。聚桂醇可破坏血管内皮,产生栓塞,进而封闭血管腔,以免血流通过,起到止血效果,同时抑制血管中血流动力,促进血管中产生一层厚密纤维层,压迫静脉,起到止血效果,利于病情改善。聚桂醇属于临床应用较广泛的硬化剂,副作用少,并对局部病变具有麻醉效果,减轻患儿疼痛度,治疗依从性高,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9]。

  VEGF能特异性作用于VEGF受体,继而局部刺激ERK/MAPK通路,提高血管通透性,加快肿瘤血管形成[10]。MMP-9可有效降解基底膜于细胞外基质,同时还能诱发血管中内皮细胞迁移与血管形成,加快新生血管形成[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这表明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治疗可抑制血清VEGF、MMP-9水平,减缓新生血管形成,利于病情转归。聚桂醇能损坏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平衡稳态,加快血栓形成,与此同时能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瘤体中周围结缔组织机化与增生,达到治疗血管瘤的效果,从而降低VEGF、MMP-9水平。血管瘤形成和免疫失衡具有一定联系,即免疫力增强,可提高抑制血管瘤的作用[12]。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这提示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治疗时可改善免疫力,利于病情转归。分析原因可能为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治疗能缩小瘤体,继而改善免疫力,但两者间的具体关联性仍需进一步分析。

  对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采用血管栓塞联合聚桂醇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增强免疫力,下调血清VEGF、MMP-9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微信图片_20220412171005.png

微信图片_20220412171008.png

Copyright 2019-2020 中国硬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8100338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