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ou
24小时客服热线 029-88323296

当前位置:

首页 >微创学院 >聚桂醇文献

文献推荐丨平阳霉素与聚桂醇治疗静脉畸形疗效对比观察聚桂醇文献

发布时间:2021-04-12 15:14:46 来源: 浏览次数:308

  《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7月第23卷第14期

  平阳霉素与聚桂醇治疗静脉畸形疗效对比观察

  朱玉,李栋梁,陈志勇,谭强

  摘要: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与聚桂醇治疗静脉畸形的疗效并进行比较。

  方法:选择60例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平阳霉素组(30例)与聚桂醇组(30例),单用平阳霉素或聚桂醇注射治疗,2周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每次注射前观察瘤体的大小、颜色及硬度的改变,同时行高频超声检查,以厚度变化为观察指标,计算两组在治疗2、4、6、8周的平均厚度及其平均厚度减少的均值。同时随访患者治疗后副作用。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3个月,同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1个疗程结束后,瘤体平均厚度无显著差异,但在治疗第1次后,聚桂醇组瘤体平均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聚桂醇组瘤体平均厚度减少的均值与平阳霉素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有明显差异。

  结论:平阳霉素与聚桂醇治疗静脉畸形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聚桂醇在静脉畸形治疗上起效快于平阳霉素,在控制药物副反应上优于平阳霉素注射治疗。

  关键词:

  静脉畸形;平阳霉素;聚桂醇

  静脉畸形(旧称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多见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其次为口腔黏膜、肌肉、骨骼、内脏等器官和组织。2009年7月~2013年6月,笔者对60例静脉畸形患者单用平阳霉素或聚桂醇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3年6月经高频超声确诊的静脉畸形患者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2个月~30岁,平均(12.5±7.9)岁,发病部位:面颊部25例,肢体15例,胸部lO例,腹部8例,眼睑2例。瘤体大小6.5 cm×6.0cm×2.2cm~0.5cm×lcm×0.5cm,瘤体平均厚度(1.84±0.10)cm,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平阳霉素组(30例)与聚桂醇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瘤体大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胸片及肝肾功能的检查,结果正常者方可进行药物注射。

  1.2 治疗方法

  平阳霉素组:采用平阳霉素8mg、地塞米松5mg、1%利多卡因2m1溶于6~10ml生理盐水中,将压迫的瘤体周围消毒,把溶解后的液体行瘤腔多点注射,从瘤体中央皮肤穿刺,深达血管腔,并缓慢注射,以瘤体肿胀、皮肤苍白为宜,同时观察20~30min,如无不良反应,即治疗结束。注射剂量依据血管瘤大小及患者年龄而定,不过每次的最大用量不能够超过8mg[1];聚桂醇组:采用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445),将聚棒醇和窄气按照1:3混合通过三通管反复推注至药液与空气完全混合制成优质泡沫硬化剂。注射器穿刺入瘤腔后,缓慢将硬化剂注入瘤腔。以瘤体肿胀、皮肤苍白为宜,注射入瘤体治疗时,每次注射不超过聚桂醇原液的2m1。两组治疗均2周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每次注射前观察瘤体的大小、颜色及硬度的改变,同时行高频超声检查,以厚度变化为观察指标眩],计算出两组在治疗2周、4周、6周、8周的平均厚度及其平均厚度减少的均值,同时随访患者治疗后副作用,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3个月,复查时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胸片及肝肾功能检查,同时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肤色泽正常,无功能障碍,无复发:显效:瘤体消失,但皮肤有色素沉着或表浅瘢痕;有效:瘤体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失,再次注射后效果不明显;无效:瘤体无变化。1.4统计学分析:瘤体厚度测定中每组样本数据用孑±s表示,采用SPssll.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平阳霉素组治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l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4%;聚桂醇组治愈16例,显效ll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分别用高频超声对瘤体厚度进行测量,计算出瘤体平均厚度。两组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瘤体平均厚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治疗第1次后,聚桂醇组瘤体平均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聚桂醇组瘤体平均厚度减少的均值与平阳霉素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聚桂醇在静脉畸形治疗上起效优于平阳霉素组,见表l~2。

微信图片_20220412151154.png

  2.2 不良反应

  见表3,平阳霉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聚桂醇组。

微信图片_20220412151202.png

  三、讨论

  静脉畸形的瘤体由大量扩张的血管腔和衬有单层内皮细胞的间隔与腔窦构成,其间是菲薄的结缔组织隔,瘤体结构类似海绵并充满静脉血,彼此相通瑚。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激素治疗、硬化剂治疗、激光治疗以及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法。

  平阳霉素(PYM)是一种广谱抗肿瘤的抗生素,治疗静脉畸形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平阳霉素注射后易在局部积聚高浓度药物致窦腔内的内皮细胞萎缩变性,破坏内皮细胞,血小板黏着导致血栓形成,使瘤体纤维化,从而抑制静脉畸形的发展和消除瘤腔,达到治疗效果[3]。PYM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主要是发热、胃肠道反应等。注射量过大易导致组织损伤过大,局部组织肿胀及感染等不良反应。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平阳霉素过敏性休克[5]。有资料表明,平阳霉素总剂量达200 mg以上可引发肺部纤维化,但较少见,且多见于老年人[6]。本组治疗量远小于此,近期观察未发现肺部异常改变。

  聚桂醇主要是通过破坏瘤体中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并形成无菌性炎性反应,促进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的机制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聚桂醇属于醚类,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注射时痛苦小、耐受性较好。其副作用主要为肝。肾功能的损害,溃疡、坏死、低热、头晕、胸闷、恶心、视力障碍等。常见的并发症为治疗后局部红肿、皮温升高,大多可自行消退。

  本研究表明,平阳霉素与聚桂醇在治疗静脉畸形有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1个疗程后,瘤体平均厚度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第1次后,聚桂醇瘤体平均厚度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聚桂醇组瘤体平均厚度减少的均值与平阳霉素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说明聚桂醇在静脉畸形治疗上起效快于平阳霉素。在副作用方面有明显差异,提示聚桂醇治疗静脉畸形在控制药物副反应上优于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这可能与本研究中将硬化剂混合些许空气的泡沫硬化疗法的应用有关。有研究表明田],在注射药液后泡沫并不是立即与血液混合,而是将血液从血管内排并充满管腔,使硬化剂均匀接触静脉血管内皮而不被稀释,保持原有浓度不变,从而起效迅速,同时可以较小剂量发挥作用,有效降低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总之,聚桂醇在治疗静脉畸形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均已获得医学验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同时过敏反应低、毒性作用小,已成为国内外治疗静脉畸形的新方法。

微信图片_20220412151205.png

微信图片_20220412151209.png

Copyright 2019-2020 中国硬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8100338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