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30 17:53:40 来源: 浏览次数:47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年7月第31卷 第7期
鱼肝油酸钠与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的疗效对比
覃祖云,郭亚兵
摘要:
目的:比较鱼肝油酸钠、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1月一2013年5月在广西桂东人民医院住院的74例肝囊肿患者,根据入院日期,按单双日分为2组,A组46例患者经皮肝穿刺抽干囊肿液后向囊肿腔中注入鱼肝油酸钠溶液黏连硬化囊肿腔,B组28例经皮肝穿刺抽干囊肿液后向囊肿腔中注入聚桂醇溶液黏连硬化囊肿腔。入院治疗后,比较术中及术后两组患者疼痛的发生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白手术日算起1年内的肝囊肿复发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经治疗后,A组1年内复发5例(10.87%),B组1年内复发2例(7.1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3,P>0.05)。A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8,P<0.05)。
结论: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疗效与鱼肝油酸钠相同,可常规使用副作用小的聚桂醇做为硬化剂。
关键词:
肝囊肿;聚桂醇;鱼肝油酸钠;硬化疗法
目前国内治疗肝囊肿的方法尚无统一的标准,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主要依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意愿及经济条件。治疗肝囊肿的手段有外科手术、硬化剂注射2种方法,但外科手术损伤大、恢复期长、副反应多、医疗费用高,患者较难接受,而硬化剂注射损伤小、恢复期短、副反应少、医疗费用相对低,较易为患者接受。绝大部分患者既可做外科手术,也可选择硬化剂注射治疗,但肝囊肿破裂出血必须外科手术治疗。鱼肝油酸钠是传统的囊肿硬化剂,但注射后刺激性较大,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且鱼肝油酸钠对心脏有不良影响,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1] 。晏慧民等[2]报道使用聚桂醇硬化肾囊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近年来本院使用聚桂醇代替鱼肝油酸钠作为硬化剂硬化肝囊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择2009年1月一2013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肝囊肿(单发)患者74例,其中男60例,女14例,年龄33~72岁,平均45.3岁。根据患者入院日期,按单双日分为两组,A组46例,其中男38例,女8例,年龄33~72岁,平均47.1岁;B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35~70岁,平均45.5岁。所有病例均做影像学检查(B超、CT)、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明确诊断为肝囊肿。A组囊肿直径为5.3~15.3 12m,平均8.1 cm,B组囊肿直径为5.5~15.2 cm,平均8.3 cm。患者年龄、性别、囊肿大小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A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使用EV穿刺针穿刺抽干囊肿液后根据囊肿大小向囊肿腔中注入鱼肝油酸钠溶液8~32 ml,术后观察副反应及囊肿变化。(2)B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使用EV穿刺针穿刺抽干囊肿液后根据囊肿大小向囊肿腔中注入聚桂醇10~20 ml,术后观察副反应及囊肿变化。
1.3 观察指标
术后1年患者复查B超或CT,测量肝囊肿直径,肝囊肿直径>3.5 cm即判为复发。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术后疼痛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问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A组1年内复发5例(10.87%),B组1年内复发2例(7.1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3,P>0.05)(表1)。A组术中或术后疼痛使用镇痛药16例(34.78%),B组术中或术后疼痛使用镇痛药3例(10.7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8,P<0.05)(表2)。
三、讨论
肝囊肿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肝脏良性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寄生虫性与非寄生虫性,其病程发展常较缓慢,症状较隐匿,绝大多数肝囊肿无临床表现。此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单纯性肝囊肿主要由胆管生长和发育出现明显障碍所引起,存在于囊壁上的上皮细胞可分泌大量液体[3],液体聚集形成囊肿。直径<5 cm的肝囊肿对人体无明显影响,常常不需治疗,但需定期复查B超或CT,囊肿持续增大即予以治疗。
肝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外科手术开窗引流、肝囊肿穿刺抽液注药硬化。外科手术创伤较大,患者较难接受,现硬化治疗较为常用。囊肿硬化术所使用的硬化剂类型较多,传统的有四环素注射液、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等[4],聚桂醇较多使用于血管性疾病硬化治疗。张宗利等[5]报道,剖腹手术治疗肝囊肿复发率9.5%,无水酒精治疗肝囊肿复发率10.9%。无水酒精对人体刺激较大,疼痛剧烈,易引起肝损伤,本文选用鱼肝油酸钠或聚桂醇作为肝囊肿硬化剂,各有48例和28例人选。硬化治疗的原理是:硬化剂使囊肿内壁上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蛋白变性,使该细胞失去分泌功能,粘连,继而纤维化,使囊内壁闭合[6]。聚桂醇做为新型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硬化治疗,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血管瘤及内痔的硬化治疗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具有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阻塞血管的作用,通过炎症和机化,清洁囊肿内壁的同时破坏囊壁内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使之发生粘连,继而纤维化,可有效闭塞、硬化囊腔,导致囊肿消失,达到止血、硬化的目的。聚桂醇在较低浓度下仍然可以发挥良好的硬化作用,使用聚桂醇作为硬化剂可有效增加肝肾囊肿介入治疗的治愈率[7]。鱼肝油酸钠是较为传统的硬化剂,广泛使用于肾囊肿、肝囊肿硬化治疗,由于化学性炎症致囊肿腔内膜破坏、纤维化而相互粘连,借以闭塞囊腔,还能诱导血小板聚集,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阻断微循环,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闭塞[8]。本文对比了鱼肝油酸钠、聚桂醇两种药物作为硬化剂的效果,鱼肝油酸钠组和聚桂醇组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但聚桂醇组出现肝区剧烈疼痛比率较小,副反应较鱼肝油酸钠小,因此可选择副反应较小的聚桂醇作为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