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3 16:57:39 来源: 浏览次数:56
《中国乡村医药》2024 年12月第31卷第24 期
聚桂醇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效果观察
林秀苹 张青青
(317100 浙江三门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聚桂醇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效果。
方法:收集该院外科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收治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患者 91 例的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45 例与观察组46 例。对照组在甲状腺病灶处注射无水乙醇,观察组采用注射聚桂醇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术。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 3个月时两组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并统计两组手术即时与治疗 3 个月后的结节体积,以及常规住院指标。
结果:治疗后 3 个月两组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甲状腺结节体积明显小于术后即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两组手术时间接近;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住院费用略高于对照组。?
结论:超声引导下聚桂醇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效果优于注射无水乙醇,对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过表达抑制作用更强,利于提高治疗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缩小结节体积,术后住院时间稍缩短,但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并无优势。
关键词:聚桂醇;无水乙醇;经皮微波消融术;超声引导;甲状腺囊实性结节
DOI:10.19542/j.cnki.1006-5180.2406-409
甲状腺结节开始为实性结节,中央部分因为血液供应较差,细胞易坏死,坏死后液化为囊腔,结节既有实性部分,也有囊性部分,故称为囊实性结节,多数是良性结节。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1]。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 [2],经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占比19.0% ~ 67.0%,以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居多。随着射频、微波等方法的兴起,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优势明显,但激光消融术治疗较大结节时有消融重叠的局限性,患者普遍主诉颈部皮肤出现烧灼感;硬化治疗中无水乙醇治疗费用低,却会出现渗透现象,引起周围组织的剧烈疼痛。本文探讨注射聚桂醇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患者结节体积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收集我院外科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收治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患者 91 例的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诊断;颈部疼痛、颈部异物感及语言障碍或 / 和颈部肿大伴甲状腺结节;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良性结节。排除标准:术前病灶为良性结节但影像学显示有恶性征象;无法及时随访;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既往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45 例与观察组 46 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注入无水乙醇对照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在 B 超引导下将无水乙醇注入甲状腺囊肿内,使囊肿缩小。
1.2.2 注射聚桂醇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术观察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通过超声引导抽取甲状腺囊性液体,注射聚桂醇原液硬化剂,然后注射液体隔离带:利用穿刺针注入生理盐水,保护气管等结构,与甲状腺被膜等分离。置入经皮消融针,功率 40 W,每处 1 ~ 2 s,消融结节。将 18 G 活检枪穿刺入甲状腺结节处留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将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入消融后的甲状腺结节内,术后予冰袋压迫,观察 30 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 3 个月时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并统计手术即时与治疗 3 个月后两组结节体积及常规住院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TSH、T3 等)以(-x±s )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 30 例(65.2%), 女 16 例(34.8%);年龄18 ~ 64 岁,平均(41.5±11.6)岁;病程 10 ~ 258 d,平均(89.4±10.2)d。对照组:男 29 例(64.4%),女 16 例(35.6%);年龄 18 ~ 65 岁,平均(42.6±10.5)岁;病程7 ~ 238 d,平均(82.4±10.0)d。
2.2 两组治疗前后 TSH 和 T3 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后 3 个月两组 TSH、T3 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降低更显著,详见表 1。
2.3 两组治疗前后 TPOAb 和 TGAb 水平比较
治疗后 3 个月对照组 TPOAb 水平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3 个月观察组 TPOAb 及两组TGAb 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2。
2.4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甲状腺结节体积比较
治疗后 3 个月两组甲状腺结节体积明显小于术后即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观察组缩小更显著,详见表 3。
2.5 两组常规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接近;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住院费用略高于对照组,详见表 4。
三、 讨论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主要手段之一。超声技术在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检测和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观察结节的性质和特征,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外科治疗方面,新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治疗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比如微创手术(如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无水乙醇硬化等),逐渐成为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种选择。这些技术可减少手术创伤和缩短恢复时间,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结节;甲状腺激素、碘化物等在治疗甲状腺结节中也发挥一定作用,特别是对于功能性结节或有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的结节 [3]。但经皮微波消融术不适合治疗较大的病灶,因微波的热效应可能无法覆盖整个病变区域。
TSH 参与了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与控制。TSH 在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多呈过表达 [4]。T3 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及分泌,增高或降低均有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在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呈过表达。TPOAb 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标志性抗体之一。TGAb 是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的标志性抗体,其产生往往伴随甲状腺疾病的发展,可用于辅助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监测。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受 TSH 和 T3 的调控。乳头状增生和血管再生可能导致乳头状甲状腺癌。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 3 个月两组 TSH、T3 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更明显,提示聚桂醇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无水乙醇注射用于硬化囊性及囊实性结节,主要作用机制通过化学刺激使结节萎缩,持续作用效果较差,且会造成严重疼痛,引起应激反应,从而强烈刺激甲状腺功能。聚桂醇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较高的硬化剂,通过超声引导下的精准注射,促进结节的硬化和萎缩,同时发挥镇痛作用,且其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特点能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 3 个月两组甲状腺结节体积明显小于术后即时,尤其是观察组缩小更显著。这是因为聚桂醇治疗显示出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疗效持久性,特别是在较复杂的结节中,可有效阻止囊液生成,促进囊肿壁无菌性坏死,导致囊腔闭塞,较无水乙醇更温和,不会对机体造成强烈刺激,可持续发挥硬化效果,而无水乙醇持续效果较差。研究表明,超声微波消融术联合聚桂醇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结节体积,而超声微波消融术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组织的电导率、水分含量、炭化情况及血流灌注等因素的影响,故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更稳定和可靠 [5]。聚桂醇有脱水性质,可引起细胞内水分减少,促使蛋白质凝聚,从而加速细胞坏死和组织坏死的过程,一定浓度下也有局部麻醉作用,可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较无水乙醇降低了疼痛刺激。聚桂醇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和栓塞形成,从而减少血流通量,达到减小或消除结节的效果。研究 [3] 表明,超声微波消融术在硬化治疗基础上可通过局部加热方式破坏结节内部的组织,导致结节体积减小,临床应考虑超声引导术联合硬化的应用,相比于手术切除整个结节或甲状腺叶,硬化治疗可更精准地作用于结节,保留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阻断甲状腺血流,减少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聚桂醇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效果优于注射无水乙醇,对 TSH、T3 过表达抑制作用更强,利于提高治疗后 TPOAb 和 TGAb水平,缩小结节体积,术后住院时间稍缩短,但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并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