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学研究》2024年9月第33卷第18期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孙明飞,饶德新,潘丽红,孟庆江,曹佩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外科,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在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0年 2月至 2023年 6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 68例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即经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聚桂醇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经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 83.33%的临床有效率相比,研究组(97.37%)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P=0.043)。与对照组 43.33%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研究组(10.53%)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3,P=0.002)。
结论: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无水乙醇;聚桂醇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24.18.00
静脉畸形是一种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引起的血管畸形,是血管形态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1]。头颈部静脉畸形具有高发生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其发病率在各类血管畸形中占比较高,约占 40%[2]。由于头颈部静脉畸形的解剖位置独特,常常侵犯周围重要组织结构,治疗难度较大,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复发率也高[3]。因此,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实际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不断有新的治疗手段得到发展和应用。近年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在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已经成为该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4]。经皮入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现并发症较少的特点,而无水乙醇和聚桂醇具有快速塞闭血管、治疗效果稳定的特点[5]。在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时,经皮入路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可大幅降低手术风险,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1]。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该治疗方案在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参考标准。
一、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 2020年 2月至 2023年 6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 68例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患者。纳入标准: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符合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学组制定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6];年龄在18岁及以上;能够理解和遵守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出现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过敏史,或对无水乙醇或聚桂醇过敏;有其他疾病或并发症,如活动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治疗风险;具有重大的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等无法耐受治疗可能带来的相关风险的可能性;有其他原因不适合参加该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即经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聚桂醇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经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
1.2.1 对照组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达成后,头皮针穿刺静脉畸形部位,见血液流出,造影证实为静脉畸形组织,同时确定静脉畸形病变范围及程度,为手术提供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DSA引导下在静脉畸形处进行多点穿刺,将注射配置好的聚桂醇,通过聚桂醇与血管内皮细胞作用,达到血管硬化、闭塞、血栓化的目的,从而达到缩小静脉畸形的作用,最终达到静脉畸形的治疗目的。
1.2.2 研究组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达成后,头皮针穿刺静脉畸形部位,见血液流出,造影证实为静脉畸形组织,同时确定静脉畸形病变范围及程度,为手术提供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DSA引导下在静脉畸形处进行多点穿刺,首先注射无水乙醇,无水乙醇与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后,再将配置好的聚桂醇注射进畸形血管内,达到血管硬化、闭塞、血栓化的目的,从而达到缩小静脉畸形的作用,最终达到静脉畸形的治疗目的。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采用 Achauer等制定的分级标准[7],优表示瘤体缩小率为 76% ~100%,好表示瘤体缩小率为51% ~75%,中表示瘤体缩小率为 26% ~50%,差表示瘤体缩小率为 0% ~2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进行数据处理。年龄、瘤体直径的计量资料用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 t检验;性别、病灶部位、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行 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 83.33% 的临床有效率相比,研究组(97.37%)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05,P=0.043),见表 2。
2.3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与对照组 43.33%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研 究 组 (10.53%)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3,P=0.002),见表 3。
三、 讨论
血管内硬化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它通过将特定药物注射到血管内,使静脉内部产生化学反应,最终实现静脉的闭塞[8]。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静脉病治疗中[9]。针对不同类型和部位的静脉畸形,血管内硬化治疗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如无水乙醇、博来霉素、泡沫硬化剂等。研究称,不同硬化剂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硬化剂种类有关[9]。Puig等[10]依据静脉畸形回流静脉的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4型。Li等[11]在 Puig等的基础上又依据静脉记性血流动力学特点将静脉畸形分为 4型,Ⅰ型表示独立的静脉畸形病灶,无外周静脉引流,Ⅱ型表示已正常静脉缓慢引流,Ⅲ型表示已正常静脉快速回流,Ⅳ型表示已扩张静脉快速引流。目前研究将Ⅲ型、Ⅳ型静脉畸形纳入高回流型。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是一种血管畸形的亚型,其特点是静脉内血液回流速度较快,静脉壁扩张明显。因此,明确静脉畸形的分型尤为重要。
DSA技术不仅可以对静脉畸形进行分型,还可以引导硬化治疗[12]。DSA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成像,清晰地显示静脉畸形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和病灶特点,还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定位和评估静脉畸形的病变部位和范围,避免误伤周围重要组织结构[13]。DSA技术可以实时观察血管内药物的分布和效果,在硬化治疗中,医生可以通过 DSA技术监测硬化剂的注射过程,确保药物正确地注射到病变的静脉内,形成闭塞物[14]。DSA技术还可以为医生提供实时的导引,帮助医生准确地将导管引入静脉病灶内,以确保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治疗结束后进行术后评估,观察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15]。因此,DSA技术的引导在硬化治疗中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聚桂醇治疗比较,DSA引导下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说明该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分析原因,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相较于单独使用聚桂醇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无水乙醇的刺激性和凝血作用可促使局部血管发生光化学反应、血栓形成,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16]。这种联合治疗可通过灌注无水乙醇混合溶液,实现更好的静脉畸形血流动力学改善,同时闭塞效率较高。该方案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安全性相对较高,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为无水乙醇的刺激性和凝血作用可使局部血管光化学反应和血栓形成,减少深层组织扩散的风险[17]。相较于单纯使用聚桂醇治疗,该联合治疗可更好地控制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四、 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