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年第5卷第92期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付鑫垚,黄桂林,马辉,侯吉学【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
目的:研究内痔注射法和PPH手术治疗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否不同。此次研究通过对临床痔疮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情况对照分析,进行客观评价聚桂醇注射疗法的确切临床疗效。
方法:Ⅲ期内痔患者60例,半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聚桂醇注射)30例,对照组(采用PPH手术)30例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并记录术后的并发症及随访结果。
结果:硬化剂组治愈14例,占46.7%;显效7例,占23.3%;有效6例,占20%;手术组治愈17例,占56.7%,显效6例,占20%;有效4例,占13.3%;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两组患者便血复发、肿物脱出、感染、硬结、直肠狭窄、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组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发生率高于硬化剂组(P<0.05)。
结论:肛门镜下聚桂醇注射治疗Ⅲ期内痔与PPH手术疗效基本相同,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花费少、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聚桂醇;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异位栓塞
文献编号:ISSN.2095-8242.2018.92.94.01
十男九痔,十女十痔,无论是民间还是医学专业领域对于痔疮的高发病率都持普遍认同的,内痔病程长,症状反复,难自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部分患者因为便血产生恐癌情绪,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本研究旨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并将硬化剂治疗做以推广,快捷高效的帮助患者康复。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1]的诊断及分级标准,收集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Ⅲ期内痔的60例患者,近一年未做任何治疗,除外合并严重器官病变、疑似直肠恶性肿瘤、肛肠炎症急性期及合并妊娠的患者,半随机分到硬化剂组和手术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硬化剂组
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1天流质饮食,术日禁食、清洁灌肠,常规消毒铺巾,使用一次性喇叭肛门镜暴露痔核,碘伏消毒痔粘膜后,抽取聚桂醇原液,用5号细长针头注射器行痔黏膜下层高、低位注射,注入约2~4ml药液,痔核黏膜灰白隆起、血管显露明显为宜,一次注射其余痔核,术后干纱布填塞压迫止血、防止药液外渗,术毕予以油纱填塞。嘱少量流质饮食,1天后行大便将油纱解出,大便后坐浴,术后使用口服抗生素3天,1、3、6月随访。
1.2.2 手术组
取折刀位,常规消毒铺巾,腰麻后行肛门镜确认内痔核位置、数目及切口位置,固定透明肛管扩张器,在缝扎器引导下于齿状线上3cm水平行荷包缝合,置人吻合器抵钉座、收紧荷包线并打结固定,收紧吻合器达安全刻度后击发。术前及术后医嘱同注射组。
1.2.3 疗效判断标准
(1)疗效:治愈:痔核脱出和出血等症状完全消失,肛镜下见内痔消失和萎缩。显效:脱出出血症状完全消失,注射的痔核萎缩≥50%。有效:脱出出血症状较术前减轻,注射的痔核萎缩<50%且≥25%。无效:脱出出血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善,注射的痔核萎缩<25%。
(2)疼痛程度:依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其中0~2分为“0度”,3~5分为“Ⅰ度”,6~8分为“Ⅱ度”,8~10分为“Ⅲ度”。
(3)术后并发症:感染、硬结、直肠狭窄、肛缘水肿、尿储留等。
(4)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和Ridit分析相关数据,认为当P<0.05时硬化剂组和手术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便血和肿物脱出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的便血和肿物脱出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 疗效对比
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术后疼痛情况对比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剂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手术组。(见表4)。
2.4 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情况对比
两组之间感染、硬结、直肠狭窄、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肛缘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剂组肛缘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
2.5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花费情况对比
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硬化剂组术中出血量低于手术组;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硬化剂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手术组(见表6);硬化剂组住院时间为0天,手术组住院时间为(5,7.25),硬化剂组住院费用为(1491.33,1961.33)元,手术组住院费用(10463.41,12034.46)元,手术组住院时间及花费明显高于硬化剂组。
三、讨论
根据国家普查结果,内痔的发病率高达30.84%,几乎每3个人就有1人饱受着便血或肿物脱垂的痛苦,随着中、强体力劳动的需求减少以及智能手机的出现所导致的生活方式改变,痔病的发病率还在持续增高。内痔即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的肛垫及血管丛,以出血和脱垂为主要表现[2]。痔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标对症,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3]。现有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硬化剂治疗、器械治疗、手术治疗。注射疗法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I~Ⅲ期内痔的首选治疗方法[4],其保留了生理上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的肛垫,有着平价、安全、高效的优点,还适用于身体条件差不宜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另还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补充治疗,临床上经常在PPH或TST术后追加硬化剂注射,以消除残留内痔保证疗效。
通过本研究发现,对于Ⅲ期内痔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基本能达到和PPH手术治疗相同的疗效,并在术后疼痛、肛缘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手术治疗,此外无需住院、花费少,也更适合快节奏的生活人群。聚桂醇(lauromacrogol),上世纪30年代首次以麻醉剂问世德国,1963年德国科学家Henschel,发现血管内注射高浓度聚桂醇呈现血管壁刺激作用[5],此后聚桂醇便作为硬化剂广泛的应用于欧美临床,主要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内痔、静脉畸形、囊肿、血管瘤等疾病的硬化治疗,随着国产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的出现促进了对内痔硬化疗法的研究,聚桂醇注射液注入到痔黏膜下、基底部及痔核,可对痔核内的脉管产生刺激,迅速破坏血管内皮,使痔核血管血栓、机化,同时引起化学无菌性炎症,继而纤维细胞增生,痔核纤维化,以使痔核萎缩,防止脱垂。聚桂醇相比其他注射剂更安全高效,过敏等不良反应少,是德国唯一批准上市的泡沫硬化剂,201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标志着其安全性得到美国官方的承认,此外聚桂醇还有着麻醉作用,可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治疗体验更佳。
在以微创为主流的大环境下,聚桂醇硬化剂治疗更符合发展要求,其操作简便,耗时花费少,可在一、二级医院广泛开展,紧贴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既提高了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又减轻医保负担。但目前对内痔硬化剂治疗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对Ⅲ期内痔治疗方法的选择还缺乏多中心的询证依据,特别是针对聚桂醇注射后远期疗效的评估研究较少,尚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