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ou
24小时客服热线 029-88323296

当前位置:

首页 >微创学院 >聚桂醇文献

文献推荐 | 聚桂醇联合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疗效评价聚桂醇文献

发布时间:2023-08-10 10:45:15 来源: 浏览次数:293

 《中国美容医学》2019年1月第28卷第1期
  聚桂醇联合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疗效评价
  钟欣,郑罡,丁敏,李晶冰,王一臣,张艺龄
  (徐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江苏 徐州 221006)
  摘要:
  目的:观察聚桂醇联合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选取119例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患者,采用聚桂醇联合Nd:YAG激光治疗,定期观察瘤体的大小、颜色、质地及并发症,随访6个月,根据治疗次数及瘤体缩小情况评价疗效。
  结果:采用聚桂醇联合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治疗2~8次,总有效率87.39%。治疗中发现,疗效与患儿年龄、瘤体的薄厚程度有关(P<0.05),瘤体越薄,治疗次数越少;瘤体越厚,治疗次数越多。皮损发病部位对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聚桂醇联合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聚桂醇;Nd:YAG激光
  文献编号:
  1008-6455(2019)01-0055-03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由增殖的内皮细胞引起的皮肤良性肿瘤。Waner和Suen按照瘤体侵犯的深度和个体形态将其分为浅表血管瘤、深部血管瘤和混合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起源于机体的真皮浅层和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其增长较快,常常侵犯周围皮肤及压迫深部组织,危害性大。2014年6月-2017年6月,笔者科室采用聚桂醇联合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疗效较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9例血管瘤患儿均来自徐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男42例,女77例,年龄1个月~1岁,平均(8.07±2.99)个月。皮损分布部位:面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和会阴部。依据临床表现、病史及彩超或MR检查诊断为混合型血管瘤,通过检查了解血管瘤与深部血管的连接情况,排除动静脉瘘。排除标准:①曾进行过血管瘤相关治疗;②对酒精或聚桂醇过敏;③有聚桂醇注射禁忌;④不规则的随访或失访。治疗前告知患儿家长,按要求定时接受治疗和随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由专业护士为患者建立病例档案,记录血管瘤部位、大小、治疗日期,与患儿监护人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数码相机照相。
  1.2.1 硬化剂聚桂醇治疗:将1%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45)按照Tessari法,通过三通管将两支一次性注射器连接,聚桂醇和空气按照1:3混合反复推注,制成优质泡沫状硬化剂。消毒血管瘤表面及周围正常皮肤,经瘤体周围正常皮肤刺入瘤体,折转30°~45°刺入瘤体内,回抽有血液后将硬化剂注入瘤体。多点、不同层面缓慢推注,注射剂量根据瘤体部位、大小、层次和年龄而定,按1%聚桂醇原液计算注射量,一次最大剂量不超过3ml,注射后瘤体肿胀,局部按压3min避免药液渗出。间隔 4~6周注射1次,总治疗不超过6次。
  1.2.2 长脉冲可调脉宽Nd:YAG激光治疗:选择德国Fotona欧洲之星激光公司生产的欧洲之星超级平台DUALIS SPⅡ,治疗前清洁患处,采用“最小激光凝固剂量”法,参数设置:能量密度140~200J/cm2,光斑直径2mm 、4mm,脉宽20~40mm,治疗时光斑不重叠,以可视皮肤即刻反应呈灰白色或轻微凹陷为宜,根据即刻反应的不同调整参数,治疗后冰块冷敷,外用红霉素软膏。治疗间隔4~6周。
  1.3 疗效判定及标准
  每4~6周治疗1次,若第1次治疗消退不良,需进行下一次治疗。所有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采用Achauer等[1]的评判标准:Ⅰ级(差):瘤体缩小≤25%;Ⅱ级(中):25%<瘤体缩小≤50%;Ⅲ级(好):50%<瘤体缩小≤75%;Ⅳ级(优):75%<瘤体缩小≤100%。总有效率=(优+好)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种因素对疗效影响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部位、不同直径血管瘤平均治疗次数比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119例患者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总有效率87.39%,其中达Ⅰ级疗效者3例,Ⅱ级疗效者12例, Ⅲ级疗效者40例, Ⅳ级疗效者64例,平均治疗次数3.89次,最少治疗2次,最多治疗8次。其中治疗2次25例,治疗3次31例,治疗4次26例,治疗5次19例,治疗6次15例,治疗7次2例,治疗8次1例,大多数混合型血管瘤经2~4次治疗可治愈,见表1。典型病例见图1~3。



  2.2 影像因素分析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瘤体的薄厚程度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越薄,治疗次数越少,瘤体越厚,治疗次数越多;皮损部位对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为肿胀、水疱、渗血、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溃疡、坏死、感染及瘢痕增生等。119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微红肿,3~4d可自行消退,34例出现水疱,予以抽疱后外涂抗生素软膏,待痂自行脱落,预后良好,10例出现色素沉着,3~6个月后可自行消退,5例出现溃疡,其中3例出现瘢痕,随访半年发现瘢痕不明显,未出现感染或增生性瘢痕。
  三、讨论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 是一种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好发于白人,男女发病比例3~5∶1,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2.5%,儿童期发生率约为10%[2]。李丽、Metka等[3-4]认为,儿童期血管瘤应当尽早治疗,治疗较晚瘤体增大,治疗效果减弱,甚至引起社会心理学的问题,早期治疗使外观的破坏最小化,使婴儿血管瘤消退期提早,消退过程缩短。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一种或多种治疗方法[5]。混合型血管瘤累及表皮和真皮,浅部深部组织均受累,以往治疗中笔者发现单纯采用激光治疗,较深部位血管瘤增生明显;而单纯用聚硅醇注射治疗对表面的血管瘤去除有一定的效果,但部分残留,美观性较差。部分学者[6]认为浅部皮损经过激光治疗可消退,深部皮损仍有可能增生;与之相反的是,深部皮损对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有效,浅部皮损则无效。所以从2013年起,笔者科室采用激光与硬化剂联合治疗混合型血管瘤。
  自从Anderson和Parrish提出的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以来,激光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皮肤血管疾病的靶色基为血红蛋白,长脉冲可调脉宽Nd:YAG激光,波长1064nm,穿透深,黑色素对其吸收系数低,理论上可以降低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发生。钟淑霞等[7]采用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术后水疱的发生率为82.00%,色素沉着的发生率为4.33%,色素减退的发生率为0.10%;萎缩性瘢痕的发生率为2.00%。本组治疗中,笔者科室首先采用聚桂醇硬化剂封闭血管,控制瘤体生长、缩小瘤体体积厚度,激光治疗严格根据即刻反应调整剂量,治疗后冰敷,减轻热损伤,水疱、色素沉着发生率均低于国内同行报道。孙杰等[8]采用聚桂醇联合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10例,认为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深浅混合型血管瘤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但收集的病例较少。
  聚桂醇是一种硬化剂,是国际上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硬化治疗药物[9]。国产聚桂醇注射液2008年批准上市,国内学者认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简单、方便、省时,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10]。法国学者Guex等[11]对采用聚多卡醇硬化治疗的1 605例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认为聚多卡醇是一种在短期和长期治疗中均安全的硬化剂。聚桂醇作用于血管内皮,诱导血栓形成,产生炎症病变、组织纤维化,从而闭塞血管,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具有麻醉效果。治疗中1例患儿血管瘤消退Ⅲ级,患者家属要求手术切除,最终行手术治疗,但前期的治疗缩小了血管瘤体积,使手术创面较小,增加美观性。

  本研究采用聚桂醇联合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119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增殖期的血管瘤平均治疗次数少于稳定期。综上所述,聚桂醇联合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操作简单,经济实惠,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且越早治疗疗效越好。


Copyright 2019-2020 中国硬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8100338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