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医师》2024年第40卷第34期
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李辉 田玉峰 苏少飞 伍卫东 李全成 闫波 祁建飞
(750001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 年10 月—2023年10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12 h、24 h、3 d,两组疼痛评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两组缓激肽、P物质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心率、MAP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研究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减轻疼痛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关键词:超声;腔内射频消融术;硬化剂;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有研究认为,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与静脉壁异常结构、静脉高压等因素有密切关联[2]。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皮下组织改变,可合并湿疹、脂肪硬化等[3]。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效果较好,但该术式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该方法具有微创、切口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4]。本文旨在分析超声引导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11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55 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 38、17例;年龄 45~79岁,平均(62.33±4.59)岁;病程 2~9 年,平均(5.63±1.46)年;静脉疾病病理生理分级:Ⅲ级15例,Ⅳ级31例,Ⅴ级9例。研究组男、女分别为39、16例;年龄45~81岁,平均(62.79±4.66)岁;病程2~10年,平均(5.84±1.58)年;静脉疾病病理生理分级:Ⅲ级17例,Ⅳ级30例,Ⅴ级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理论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 《常见静脉疾病诊治规范(2022年版)》[5]中有关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标准,经彩色超声检查确诊;②凝血功能正常;③符合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②合并机体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合并血管瘤;④合并严重感染;⑤合并下肢深静脉、大隐静脉血栓形成或其他静脉疾病;⑥存在浅静脉手术史或硬化剂注射史。
方法:(1)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①患肢常规消毒铺巾,采用硬脊膜外麻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 2 cm 处,以卵圆窝为中点做一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约 2 cm 切口;②常规剥离、暴露大隐静脉根部,确定静脉主干和属支,结扎并切断其属支,距隐股交界 0.5 cm,切断大隐静脉主干远端;③于近端双重结扎或缝扎,远端插入静脉剥脱器,并送至膝关节内侧或内踝大隐静脉处;④结扎远端,于近端固定剥脱器,实施高位结扎和分段剥脱;⑤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术后24 h给予患者弹力袜,穿戴2个月。(2)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①患者接受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查看大隐静脉位置、曲张静脉走行,根据超声定位确定大隐静脉主干膝关节内侧穿刺点;②应用1% 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穿刺成功后经超声置入7F 血管鞘、射频导管;③置入大隐静脉主干后,将射频导管置入隐股静脉交界处下 2 cm,在导管上方皮肤表面注射肿胀液(生理盐水 500 mL,利多卡因500 mg,肾上腺素 0.5 mg,碳酸氢钠 500 mg),在膝关节下方使用止血带绑扎,将浅静脉的血流隔断,并排空大隐静脉血液;④采用超声查看导管是否到病变部位,无误后使用头端电极进行射频消融,复查,如未到达理想皱缩状态,需要继续治疗;⑤血管皱缩良好后,使用止血带绑扎患肢大腿根部,在超声引导下,于静脉曲张处注射聚桂醇注射液(生产厂家: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80445),根据严重程度决定药物用量,单腿用量最高为10 mL;⑥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偏心性加压包扎患肢,术后48 h给予患者弹力袜,穿戴3个月。
观察指标:①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计分 0~10 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②疼痛应激因子: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经离心处理后,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缓激肽(BK)、P 物质(SP)水平。③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④并发症:一过性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悸、术后活动性出血、灼伤、深静脉血栓。
统计学方法:使用 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两组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比较: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 h、24 h、3 d,两组VAS评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疼痛应激因子水平比较:术前,两组 BK、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BK、SP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术前,两组心率、MAP、Sp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 h,两组心率、MAP 升高,但研究组心率、MAP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 SpO2 降低,研究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三、讨 论
临床多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但手术创伤较大,术中易导致血肿、血栓性浅静脉炎、皮下瘀斑。因此,临床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研究组VAS评分,BK、SP 水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对照组更稳定。分析原因: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操作具有微创性,对细胞以及组织的损伤程度小,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避免疼痛应激反应。硬化剂具有流体特性,能够附着血栓,使曲张静脉闭合[6-7];操作过程中,能够实时调整射频温度和硬化剂剂量,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分析原因: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使静脉内膜损伤、挛缩,从而闭合静脉管腔,手术切口微小,不需要做大切口来暴露和剥离静脉,且硬化剂注射也是微创操作,减少了术后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减轻疼痛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