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7 09:58:27 来源: 浏览次数:210
本文刊于:广州医药 2023 年 2 月第 54 卷第 2 期
作者:杨晓玉、许卫国
目的:探究腔内微波消融 (EMA) 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与腔内射频消融 (RFA) 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方法:
回顾性选择收集 106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54 例患者 (观察组) 接受 EMA 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 52 例患者 (对照组) 接受 RFA 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比较2 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 (34. 92 ± 2. 35) min, 对照组手术时间 (46. 33± 2. 71) min,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其余手术参数差异不明显 (P > 0. 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 (21 063. 74 ± 850. 47) 元, 对照组住院费用 (23 312. 40 ± 1 035. 86) 元, 观察组住院费用较低,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5)。2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 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均无显著差异。对比 2 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治疗后 1 年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评分, 组间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5); 而在患者手术 1 年之后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评分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P < 0. 05)。
结论:
微波消融是有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式, 与射频消融比较, 具有同样良好的短期效果; 微波消融所需的手术时间较短且费用较低。
讨论:
Discussion下肢静脉曲张是周围性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 影响近三分之一的人群, 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可因此受到影响。借助于目前临床治疗所取得的的效果, 针对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症情况, 手术治疗是纠正静脉反流的关键, 最终仍需要借助于手术方式来加以针对性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传统的手术结扎和剥离被认为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金标准治疗方法, 但传统方法不仅创伤比较大, 还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等缺陷, 进而渐渐被微创术式取代。微创的治疗观念已深入人心, 通过这一技术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已经成为了主导的治疗方式。从微创手术的具体方式来看, 主要涵盖了微波、 激光、 射频及硬化治疗等内容, 而从微创手术的时间管理、 术后情况等综合表现来看, 微创手术的优势较传统手术更为突出,其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据报道, RFA 已成为全球推荐用于静脉曲张患者的一线热消融治疗方法。EMA 作为一种国产特有的、 新兴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方法,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较少, EMA 和 RFA 手术的结果尚未进行比较。泡沫硬化剂治疗这一方式是一个相对新兴的方式, 无明显创口以及并发症相对较为可控, 起效同时其安全性可控, 可以反复对曲张静脉进行治疗。除此之外, 聚桂醇不仅拥有醚类化合物的麻醉效果, 同时还可以使得被注射部位的疼痛感减少, 进而增加了患者的耐受性。通过泡沫硬化剂注射技术与微波消融技术这两者的紧密结合, 我们可以发现微波消融对大隐静脉主干起到较为显著的闭合作用, 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于泡沫硬化剂对大隐静脉属支进行有效闭合, 而且两种方式均可在超声引导下运用, 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EMA 与 RFA 的发热机制有所不同。微波凝固的加热原理是内源性的, 是组织自身的积极分子在微波电场的作用下高速摩擦生热的结果, 对不同的组织和环境下作用一致 (如骨质或肉质、 血流影响等), 而射频凝固是利用射频电流引起离子快速流动, 局部释放大量能量进而产生高温作用, 在不同组织和环境中的作用电流会不一致, 特别受血流的影响大 (电阻降低)。微波利用介质磁现象产热, 加热速度比较快 (百万分之一秒即产热), 快速升温将组织凝固, 因此手术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相对更少, 更为安全。从同样的时间背景来看,微波凝固治疗释放的同心圆型热能可以使组织受热均匀, 凝固范围易调控, 进而获得更佳的凝固形态。微波凝固的热损毁率高。微波凝固并不需要辅助电极便可以实现, 从而使得安全性得以保证。在本研究中, EMA 和 RFA 的短期疗效比较得到了证实,大隐静脉的主干被完全消融, 2 组都没有检测到再通。2 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表现为AVVQ、 VCSS 评分下降, 总有效率都是 100% , 术后 12 个月患者满意度相似。这些结果表明, EMA与 RFA 一样安全有效、 微创, 而且 EMA 手术时间比 RFA 所需手术时间短, 住院费用更低 ( P <0. 05), 患者易于接纳。结果表明, EMA 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有效而令人满意的新技术。泡沫硬化剂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 硬化静脉区域新发细毛细血管扩张或残留以及色素沉着。纳入试验的 2 组患者都出现了术后色素沉着或皮肤硬结和轻微的静脉炎, 考虑可能和泡沫硬化剂治疗相关, 通常情况可局部药物外敷喜辽妥 2 次/天, 大多数患者的皮肤硬结和色素沉着会在治疗后半年至一年内消失。对于轻、 中度分型的患者, 建议对膝关节以上的大隐静脉主干进行消融, 以减少热损伤的发生率。虽然 RFA 手术出现热灼伤, 但肿胀麻醉技术可以减少热损伤的发生率, 应作为热消融治疗的常规方法。大多数热消融并发症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缓解, 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综上所述, 腔内微波消融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消融方法, 热相关并发症少, 近期复发率低。但是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来具体实现的, 其样本数量并不够大, 并且术后随访时间也不长, 从而使其局限性较为明显, 希望能够辅以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 从而对结论多角度加以验证。FLORIO等发现,相比泡沫硬化剂治疗,EMA治疗大隐静脉闭塞效果更为理想,术后复发率更低。YANG等指出,相比腔内激光消融,EM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更为安全、有效,并发症及复发率更低。本研究EM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切口数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组,组间术前、术后VCSS及AVV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术后6、12 个月VCSS及AVVQ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与YANG等的结果相符合,表明超声引导下EMA与传统剥脱术均能改善下肢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相当,而超声引导下EMA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EMA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皮下淤血及皮肤灼伤,部分出现消融局部感觉异常;而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皮下淤血、局部感觉异常、皮下血肿及切口感染,其中皮下瘀血发生率为38.78%(19/49);组间皮下淤血、皮下血肿及皮肤灼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切口感染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综上所述,EMA与传统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相当,而前者安全性更高。但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样本均来自单一中心,且数量较少,有待收集更多病例、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