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9 08:58:43 来源: 浏览次数:307
2.1 基线资料 研究期间共纳入 80 例患者,每组 40例。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 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聚桂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无水乙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 2。
2.3 2 组治疗效果 聚桂醇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无水乙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 3。
临床多见的肝囊肿为先天性肝囊肿,囊液中大多不含胆汁。有单发和多发两种类型。先天性肝囊肿的生长缓慢,小的囊肿直径仅数毫米,无任何临床表现,均在体检中由超声检查发现。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 如大的囊肿含液量可超过 500 mL) 时,可压迫邻近器官和组织引起右上腹疼痛,或表现为饭后上腹胀满不适,甚至恶心、呕吐。超声、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均可显示囊肿的部位、数目、直径、形态,以及与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关系,为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可显示肺、肾、胰腺等邻近器官是否存在囊肿( 如多囊肝、多囊肾等) 。亦有利于与Ⅴ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Caroli病) 相鉴别。其中因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经济、诊断准确率高而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对无任何症状的肝囊肿患者,无须特殊干预,定期行超声检查以动态了解囊肿的变化。对于巨大囊肿,尤其是引发邻近器官和组织受压而产生相应压迫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干预。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开展,以腹腔镜下囊肿“开窗术”或“去顶术”为代表的干预方法已取代了开腹手术。而创伤更小、操作更为简单,以及并发症风险更低的非手术干预方法,即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硬化剂注入术,仍然是肝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破坏囊壁的内衬上皮组织而达到囊肿 闭 合 的 目 的[5 - 6],文 献 资 料 显 示,其 成 功 率 为65% ~ 95%[7]。无水乙醇是常用的一种硬化剂,其主要不足是: ( 1) 若注射过程中发生无水乙醇外漏,可引发剧烈腹痛。( 2) 无水乙醇吸收后可导致一过性神经障碍、恶 心、呕吐,以及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 3) 若后续需手术治疗,无水乙醇造成的无菌性炎症改变将增加手术难度。为此,我们近年来开展了此项小样本前瞻性研究,分别采用聚桂醇注射液和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实施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囊肿。结果显示,聚桂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无水乙醇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无水乙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诸多研究的结果相符合[8 - 10]。表明采用聚桂醇注射液作为硬化剂行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应作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囊肿首选的硬化剂[11 - 13]。为保证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囊肿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应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避开肝内大血管和胆管进行穿刺,以防造成损伤。( 2) 在进针时应告知患者屏气,然后快速刺入,以防患者呼吸幅度过大划破肝组织。( 3) 注入硬化剂前,尽量将囊液抽尽,防止囊液稀释硬化剂而影响疗效; 注入硬化剂时,动作应缓慢,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患者出现严重不适,应暂停注入。( 4) 硬化剂注入量为囊液量的 25% ~ 33. 3% ,一次的总量最多不能超过 50 mL,以 防 硬 化 剂 漏 入 腹腔[14 - 15]。( 5) 若囊液中含有胆汁,应视为禁忌证,需改变治疗方法。综上所述,与无水乙醇比较,超声引导下聚桂醇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有效率高,应作为首选的硬化剂。但该结论还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