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ou
24小时客服热线 029-88323296

当前位置:

首页 >微创学院 >聚桂醇文献

文献推荐 | 泡沫硬化剂在小儿肢体血管瘤中的应用聚桂醇文献

发布时间:2024-03-16 09:27:42 来源: 浏览次数:297

 泡沫硬化剂在小儿肢体血管瘤中的应用
  王艳芳,程光森,林广
  (珠海市人民医院 儿科,广东 珠海 519000)
  中国医学工程2013年8月第21卷第8期
  【摘要】
  目的:观察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在治疗小儿肢体血管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我院治疗的17 例小儿肢体海绵状及混合型血管瘤患者,根据血管瘤大小和患者年龄,给予瘤腔内注入相应剂量的聚桂醇,透视监视下依据瘤腔弥散情况决定注射的剂量和次数,最少1次,最多3次,总剂量平均为(8.3±2.1)mL。
  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瘤体出现不同程度减小,总有效率为94.1%,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均出现注射局部红肿疼痛,持续3~15d不等,对症治疗后缓解。
  结论:采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泡沫硬化剂;肢体血管瘤
  肢体血管瘤是一种血管发育异常的良性疾病,绝大部分出生时即有,大部分随着年龄增长可自行消退,少部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引起肢体畸形及功能障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由于部分病灶范围较广、紧邻重要神经血管或位置较深,手术切除创伤大、并发症较多,且术后容易复发,容易造成肢体变形和功能障碍。近年来,各种微创治疗方法的开展,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
  泡沫硬化剂治疗肢体血管瘤的临床报告较少,回顾我院自2010 年1月-2012年12月行泡沫硬化剂治疗的17例小儿肢体血管瘤,报告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9例,女性8 例;最小5岁,最大18岁,平均11岁。绝大部分以局部软组织肿块和患肢疼痛就诊,软组织肿块2cm~8cm大小不等。病变位于上肢6例,下肢11例。所有病例术前经影像学确诊。
  1.2 方法
  采用药物为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聚桂醇注射液( 规格2mL,100mg,批号:20091122),10mL 注射器2个,三通一个,关闭三通有螺纹的接头,取一个注射器抽取聚桂醇原液2mL,接三通另外2个接头中的一个,另一接头接另一个注射器,该注射器抽取空气8mL,反复抽吸此2个注射器约20余次,直至注射器内泡沫均匀细腻;依病变发生部位不同,选择平卧、俯卧在DSA台上,病变区消毒、铺巾、局麻,选择9G 头皮针直接穿刺瘤腔,回抽见血液回流通畅后,透视监视下注入造影剂2~15mL不等,行瘤腔造影,清晰显示瘤腔、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压迫瘤腔近端回流静脉,于瘤腔内缓慢注入泡沫硬化剂,透视监视下可显示原瘤腔内造影剂慢慢被泡沫硬化剂充填,待弥散至引流静脉时停止注射,拔针加压包扎穿刺点,解除近端回流静脉压迫,每次注射时间约5~15min,注射剂量约2~20mL,平均约8mL;3月后复查MRI,测量瘤体大小,评估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CR): 瘤体完全消失,无疤痕和畸形,功能正常;②显效(PR):瘤体缩小3/4以上,外观基本正常,功能正常;③有效(MR):瘤体缩小1/2左右,外形稍有改善,功能未见改变;④无效(NC):瘤体缩小不到1/4或继续长大,外形及功能未见改善。治愈、显效、有效合并统计总有效率。并记录患者治疗的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
  二、结果
  治愈:1例;显效:3 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注射一次9例,注射2次5,注射3次3;总有效率94.1%;17例患儿病变区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疼痛,4例给予奥尔芬对症治疗,未见局部皮肤坏死、肺栓塞等并发症。


  例:17岁女性,术中穿刺造影清晰显示瘤腔及回流静脉,透视监视下缓慢注入泡沫硬化剂4mL,可见瘤腔充填造影剂被泡沫硬化剂代替。
  三、 讨论
  肢体血管瘤是一种血管发育异常的良性疾病,绝大部分出生时即有,大部分随着年龄增长可自行消退,少部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引起肢体畸形及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分为毛细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血管形成中发生的相关疾病[1]。肢体血管瘤多为海绵状或蔓状,大多数增长缓慢,并有一定的自限倾向。其病理改变是内衬单层内皮细胞的异常扩张血窦,血窦内有不完全的纤维组织间隔,如海绵状而得名,这种改变与肝海绵状血管瘤基本相似[2]。由于本病发展可导致肢体畸形和功能障碍,其治疗方法有手术、介入栓塞治疗、激光或冷冻、放射性核素敷贴、铜针留置等,手术切除常有切除不完全、失血量大等缺陷,易造成患儿心里恐惧,且常常术后复发;其理想的疗法应是既能抑制病灶生长、使其短期内消失,又能保护肢体正常外观和功能,不影响机体正常生理代谢过程[3]。
  聚桂醇是一种用于治疗静脉曲张等血管疾病的药物,其治疗血管瘤的原理是将硬化剂注入血管瘤部位,可损伤血管内皮,使组织产生物理化学性炎症,同时还可以导致血管痉挛,诱发血栓形成,使血管阻塞引起组织坏死或机化,从而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本组病例先将聚桂醇和空气按1:4的比例制成泡沫状治疗血管瘤,总有效率94.1%。泡沫状的硬化剂,容易推注,可以较小剂量发挥作用,有效降低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且在透视下可清晰显示泡沫弥散的情况,注入瘤腔前可压迫回流静脉,防止血流将泡沫冲走,增加药物和血管内皮的接触时间和空间,更好的发挥其功能。
  术后常见并发症:①疼痛;②发热;③局部皮肤坏死;④肺梗塞等[4]。本组病例未发现肺梗塞,可能和我们操作中压迫回流静脉并缓慢注射硬化剂有关;本组病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或影响睡眠的,给予肌注奥尔芬可缓解;发热大部分为低热,不需特殊处理;本组病例未出现局部皮肤坏死,透视监视下缓慢注射硬化剂,尽量避免硬化剂外渗于血管外是避免局部皮肤坏死的关键,如出现皮肤坏死,给予清创换药对症处理。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手术治疗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低、疗效确切, 术后反应轻, 对于不能手术、不愿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泡沫硬化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 刘玉清, 贺能树. 介入性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87.
  [2] 梁宇闯, 李卓永, 林坚, 等, 肢体深部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栓塞物质的选择[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13(8):1004-1005.
  [3] 孔玉沙. 亚甲蓝体内注射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7):416-417.
  [4] 曹然, 朱彬. 微创临床介入放射治疗学[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 210-213.

Copyright 2019-2020 中国硬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8100338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