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ou
24小时客服热线 029-88323296

当前位置:

首页 >微创学院 >聚桂醇文献

文献推荐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不同注射方式在治疗肝血管瘤中有效性分析聚桂醇文献

发布时间:2022-06-23 17:24:25 来源: 浏览次数:433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年6月第32卷第6期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不同注射方式在治疗肝血管瘤中有效性分析

  徐磊 蒋天安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两种不同的聚桂醇注射方法在肝血管瘤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42例(50个病灶)经超声造影或核磁共振明确诊断的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泡沫组(21例,26个病灶),行聚桂醇泡沫注射硬化治疗;原液组(21例,24个病灶)行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两组病例患者瘤体大小(测量两组病例术前及术后的病灶最大长径、面积)来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

  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硬化治疗。泡沫组与原液组患者治疗前后3、6个月血管瘤最大长径,最大面积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3、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50.00%、53.84%和54.17%、54.17%。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两种聚桂醇注射方式在硬化治疗肝血管瘤中均安全有效且效果相当。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聚桂醇注射液 介入治疗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0.4%~20%[1],女性多见。据研究,肝血管瘤破裂发生率虽较低(1%~4%),但其死亡率却高达60%~75%[2],所以早期治疗肝血管瘤也是必要的。血管瘤内聚桂醇硬化剂注射疗法,由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好且并发症少,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信赖。聚桂醇硬化治疗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瘤、静脉畸形及囊肿性疾病的硬化治疗。本研究主要是探讨两种注射方式对于聚桂醇硬化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造影或MRI检查确诊。男17例,女25例,年龄31~67岁,平均(46.2±14.6)岁。泡沫组(21例,26个病灶)行聚桂醇泡沫混悬液硬化治疗;原液组(21例,24个病灶)行聚桂醇原液注射硬化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仪器与方法

  (1)仪器与药物Esaot-MyLabTMClassC及Hitachi-HiVisionAVIUS7.5MHz凸阵探头及与之匹配的穿刺架。聚桂醇(10ml∶0.1g,国药准字H20080445,天宇制药公司)。

  (2)方法①术前准备:对入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明确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内部的血流情况(图1),测量病灶最大长径、宽径、高径,计算病灶的面积(长×宽)、体积(长×宽×高×0.53)[4],并根据体积计算出注入药物的剂量(注入药物(原液)剂量=病灶体积/3,但是单个病灶最大使用聚桂醇原液的剂量<35ml,聚桂醇泡沫混悬液的剂量<70ml)[5]。

  ②通过Tessari法制作泡沫混悬液[6]:取2个10ml注射器,分别抽取1%聚桂醇原液(通过计算体积得出原液剂量)和室内空气,选择最佳原液-空气比为3∶4[7],通过三通管快速来回推送形成泡沫。

  ③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超声引导下使用18G或21GPTC针穿刺入病灶中心,拔出针芯,回抽出新鲜血液,确诊为血管瘤后,在超声引导下泡沫组患者缓慢注射聚桂醇泡沫混悬液(聚桂醇原液-空气比为3∶4),原液组缓慢注射聚桂醇原液(泡沫混悬液及原液剂量均通过计算得出),观察硬化剂在瘤体内的弥散情况,适当的调整针芯的位置,直至聚桂醇原液(或泡沫混悬液)弥漫整个病灶。注射完毕后,穿刺点压迫3~5min。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30min后再次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等。对于瘤体直径<4cm者行1次硬化治疗,瘤体直径≥4cm者行2~3次硬化治疗,2次间隔时间4~6周[8]。

  ④术后评价方式: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对治疗后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测量瘤体的最大长径、宽径,计算瘤体面积并与治疗前作对比。参照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疗效判断标准[9]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血管瘤瘤体完全消失,可显示正常肝组织或瘢痕组织;有效,瘤体最大长径缩小≥50%,内部回声强弱不等,未见血流信号;微效,瘤体最大长径缩小25%~50%,回声强弱不等,瘤内可见少量血供;无效,经过6个月随访观察瘤体最大长径无变化,或面积缩小<25%,或瘤体缩小后再增大,达到或超过治疗前水平。以治愈+有效计算有效率。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图片)单位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治疗前后瘤体最大长径、面积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秩和Z检验,组间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微信图片_20220623164300.png

  微信图片_20220623164308.png

  4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硬化治疗,泡沫组与原液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血管瘤最大长径、面积、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表1~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有肝区不适(5/3)、发热(1/2)、恶心(1/2)。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微信图片_20220623164311.png

  微信图片_20220623164315.png

  三、 讨论

  肝血管瘤内注射聚桂醇后,一方面能够防止破裂出血;另一方面可起到硬化治疗作用。聚桂醇泡沫中的空气可将瘤体内血液排出,避免聚桂醇被血液稀释,提高了其在瘤体内的浓度;此外聚桂醇为醚类的化合物,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可有减轻术后疼痛[11]。

  聚桂醇在治疗肝血管瘤方面的疗效目前尚有争议,李艳兵等聚桂醇原液硬化治疗30例肝血管瘤,有效率为93.3%。本次实验通过42例病例的研究,注射聚桂醇原液和注射聚桂醇泡沫治疗血管瘤的有效率分别为54.17%、53.84%,且两种方式治疗效果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前述报告,笔者考虑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可能与瘤体偏大,疗效评价更严格,注射计量算法和随访时间短有关;第二,可能与肝内血管瘤的病理特征有关,肝内血管瘤内有许多的纤维分隔和血窦会影响了聚桂醇硬化剂的效果。肝血管瘤内血窦腔的直径与血流量程度和血流流速呈反比,因此治疗药物在瘤内的弥散会受到血窦大小的影响,根据术后造影的观察,存在残留部分的位置一般位于瘤内注射点的边缘也从侧面部分证实了这一观点。通过本实验,虽然治疗有效率不是特别高,但对所有瘤体均有治疗作用,全部50例病灶,随访6个月到1年后无1例患者瘤体明显增大。

  综上所述,虽然聚桂醇硬化治疗血管瘤在最佳瘤体大小,及使用剂量上还有疗效评估上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治疗肝血管瘤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肝血管瘤时,注射聚桂醇泡沫混悬液和注射聚桂醇原液的效果相当,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四、 结论

  两种聚桂醇注射方式在硬化治疗肝血管瘤中均安全有效且效果相当。

微信图片_20220623164320.png

微信图片_20220623164323.png

微信图片_20220623164326.png

Copyright 2019-2020 中国硬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8100338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