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6 14:53:27 来源: 浏览次数:474
《医药导报》2011年4月第30卷第4期
聚桂醇治疗皮肤血管瘤78例
周辉,王震,杨苹,何晏清
摘要:
目的:观察聚桂醇对各类型皮肤血管瘤治疗效果。
方法:皮肤血管瘤78例,用聚桂醇注射液0.5~2.0 mL局部注射,观察治疗前后皮损的变化。
结果:治愈60例(76.9%),有效16例(20.5%),无效2例(2.6%),总有效率97.4%。
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关键词:
聚桂醇; 血管瘤; 注射,局部
皮肤血管瘤治疗较为棘手,冷冻、微波、手术或同位素敷贴效果均不理想,且局部常遗留瘢痕,严重影响美容效果。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皮肤血管瘤7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血管瘤患者78例,男32例,女46例,年龄3个月~15岁。血管瘤位于头部15例,面部26例,颈部8例,肩胸部12例,腹部17例。其中毛细血管瘤36例,海绵状血管瘤22例,混合血管瘤20例,瘤体0.3 cm×0.4 cm×0.1 cm~6 cm×5 cm×4 cm。
1.2 方法
瘤体表面消毒后,用4.5号注射针将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45)0.5~2.0 mL从瘤周正常组织穿刺入瘤体,回抽有血液后注射药物,对大面积瘤体可分点注射,使药物在瘤体内均匀分布,注射到瘤体变苍白和肿胀为止,注射后针孔用消毒棉球压2~3 min以防药液渗出。注射的药量可根据瘤体部位、大小、类型和患者年龄而定,每次不超过3 mL,幼儿1 mL。注射1次未能消退者,1~2周后重复注射,连续不超过5次。注射1~2 d局部肿胀无需处理,随访>3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 血管瘤完全消失,皮肤色 泽、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行使功能,随访 > 1 a 无复 发; 有效: 瘤体缩小,且大部分消退,外观欠佳; 无效: 血 管瘤部分消退或消退不明显或需手术治疗者。
二、 结果
78例血管瘤患儿,治愈60例(76.9%),有效16例(20.5%),无效2例(2.6%),总有效率97.4%。不同类型血管瘤的疗效见表1。注射后1周复查中,少数皮损有小的糜烂面,局部进行无菌清创换药,1周后干燥结痂。
三、 讨论
血管瘤常发于头面部,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5%~10%,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3∶1。在早产儿中,低出生体质量是血管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每减少500 g,患血管瘤的风险可增加40%[1]。血管瘤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分为3个阶段:快速增生期、较长的退化期和伴有程度不同纤维脂肪残留的末期,通常在出生后2~4周开始出现,4周~0.5 a内快速生长,>1 a开始消退,80%患者在7~12岁就基本或完全消退[2]。血管瘤的大小、深度、发育时期、部位、临床和组织学的表现差异较大,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特征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前者可自然消退,后者则不能。血管瘤还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常见的是溃疡和坏死,并可继发感染,由于摩擦或腐蚀可导致出血[3-4]。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血管瘤疗效有很大差别[5-7]。过去儿童期血管瘤的治疗策略是“等和看”,然而目前有研究表明儿童血管瘤应该尽早治疗,最好是在发现血管瘤的第1天内开始治疗,这样能够防止血管瘤进一步增大,治疗效果也能显著改善。以往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往往出血很多,导致手术失败。理想的疗法应是既能及时抑制肿瘤生长,促其短期消退,又能保护正常外观和生理功能,不干扰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且治疗过程中出血少。近年来应用放射治疗(放疗)、激光、注射曲安奈德等方法进行小面积血管瘤的治疗,但对于直径>5 cm的血管瘤,尤其是多发性血管瘤的疗效不佳,且由于副作用多而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硬化剂,为聚氧乙烯月桂醇化合物。有报道内镜下采用大剂量聚桂醇血管内注射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8]。聚桂醇注射液在曲张静脉旁注射后能使曲张静脉周围纤维化,压迫曲张静脉并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导致管腔狭窄,最终闭锁,在皮肤科应用可促使血管瘤消退。本组78例患者总有效率高。其中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最好,其次为草莓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本组仅有1例发生局部溃破,因患儿自己把痂揭掉所致,经换药后治愈。由此可见,皮肤科应用聚桂醇注射治疗血管瘤具有疗程短、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简便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