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ou
24小时客服热线 029-88323296

当前位置:

首页 >微创学院 >聚桂醇文献

文献推荐 | 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治疗不同分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比较聚桂醇文献

发布时间:2024-05-15 11:33:37 来源: 浏览次数:112

《中国医药》2024 年 1 月第 19 卷第 1 期

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治疗不同分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比较

狄奇1 李三林1 张靖2 于春欣1 刘景3 申刚1

  (1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北京 100020; 2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介入血管瘤科,广州 510623; 3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18通信作者: 申刚,Email: shen_gang20@ 163. com)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不同分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 88 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瘤发生部位的深度不同分为浅表组( 30 例) 、深部组( 28 例) 和混合组( 30 例) 。比较 3 组患儿治疗 6 个月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6 个月后 3 组患儿的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和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
  结果治疗 6 个月后,3 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 0. 05) ,其中浅表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深部组[96. 7% ( 29 /30) 比 75. 0%( 21 /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治疗 6 个月后 3 组患儿的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及血管-血流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浅表组和混合组患儿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深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5) 。浅表组、深部组和混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0. 0% ( 6 /30) 、32. 1% ( 9 /28) 、23. 3% ( 7 /30) ,3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 206,P = 0. 547) 。
  结论: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血管瘤患儿的效果良好,其中治疗浅表型血管瘤的效果明显优于深部型。
  关键词:
  血管瘤; 不同分型; 普萘洛尔; 聚桂醇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或软组织上且进展迅速,严重影响患儿的容貌及心理健康,因此需要积极干预治疗[1]。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激光或冷冻治疗、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等[2]。普萘洛尔作为一种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血管形成,已成为临床公认的一线治疗药物; 但其治疗周期较长,患儿家长对于长期服药具有一定的心理顾虑[3-4]。聚桂醇是国际公认的硬化剂药物,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目前有研究表明,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血管瘤能够缩短治疗疗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更优[5-6],但在不同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关于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不同分型的血管瘤患儿的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不同分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选择血管瘤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 88 例体表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20 例、女 68 例,年龄( 1. 9 ± 1. 5) 岁、范围 3 个月 ~ 6 岁。血管瘤位于头面颈部 42 例、躯 干 18 例、四 肢 20 例、外阴8 例。瘤体大小 0. 6 cm × 1. 8 cm ~ 5. 0 cm × 6. 0 cm。纳入标准: ①符合《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6 版) 》[7]中的血管瘤诊断标准,且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血管瘤; ②既往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 ③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 ①临床资料不全者; ②有聚桂醇、普萘洛尔治疗禁忌证者;③合并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根据血管瘤发生部位的深度不同,将 88 例患儿分为浅表组( 病变部位位于真皮乳头层,30 例) 、深部组( 病变部位位于真皮网状层或皮下组织,28 例) 和混合组( 30 例) 。浅表组男 7 例、女 23 例,年龄( 1. 9 ± 1. 1) 岁,血管瘤位于头面颈部 14 例、躯干 7 例、四肢 6 例、外阴 3 例,瘤体大小 0. 6 cm × 1. 8 cm ~ 5. 0 cm × 6. 0 cm; 深部组男6 例、女22 例,年龄( 2. 0 ± 1. 3) 岁,血管瘤位于头面颈部 15 例、躯干 5 例、四肢 7 例、外阴 1 例,瘤体大小 0. 8 cm × 1. 8 cm ~ 4. 8 cm × 6. 0 cm; 混合组男7 例、女23 例,年龄( 1. 9 ± 1. 3) 岁,血管瘤位于头面颈部 13 例、躯干 6 例、四肢 7 例、外阴 4 例,瘤体大小1. 0 cm × 2. 1 cm ~ 5. 0 cm × 6. 0 cm; 3 组患儿性别、年龄、血管瘤位置、瘤体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0220113) 。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对患儿进行常规的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血常规检查,无异常情况后,由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口服普萘洛尔( 北京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20180805) 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注射液( 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20190907)进行治疗。
  口服普萘洛尔: 第1 天1 mg /kg,第2 天1. 5 mg /kg,第 3 天 2 mg /kg,喂奶或进食 30 min 后服用,每日分早晚 2 次用药。连续治疗 3 d,期间注意监测患儿服药前后的血糖、心率及呼吸情况。如果 3 d 后患儿情况不稳定,可以继续调低剂量,直到情况稳定药物剂量调整为 2 mg /( kg·d) 为止,如果 3 d 后患儿情况稳定,则按照 2 mg /( kg·d) 的剂量( 分 2 次服用) 进行给药,每周记录 1 次患儿的心率、呼吸及体质量情况,每月复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生化指标等情况。根据患儿体质量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6 个月为 1 个疗程,临近疗程结束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倒数第 3 天剂量为 1. 5 mg /kg,倒数第 2 天剂量为 1 mg /kg,最后 1 天停药。
  局部注射聚桂醇。采用 Tessari 技术配置聚桂醇泡沫状硬化剂: 用 5 ml 的无菌注射器抽取过滤空气,另用 5 ml 的无菌注射器抽取聚桂醇注射液,通过三通管反复推注,使聚桂醇与空气比例为 1 ∶ 4 完全混合,配置成泡沫硬化剂。注射方法: 对血管瘤周围常规消毒,用 4-5 号头皮针对血管瘤基底部穿刺,回血后将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缓慢推注入瘤体腔内,对于瘤体较大的,可以采用多角度不同方向注射药物,直到瘤体表面发白。具体注射剂量根据患儿年龄和病变部位面积大小和类型确定,以 1 ml /cm2的注射标准用药。注射完成后按压 5 min,增加药物的作用时间。治疗后 1 ~ 3 d 可能会出现红肿或者皮肤温度升高的现象,需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护理干预。间隔 1 个月重复注射 1 次。
  1.3 评价指标
  ①治疗 6 个月后,比较 3 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按照 Achauer 分级标准[8] 评价治疗效果。Ⅰ级指病变部位无明显变化,瘤体缩小≤25% ;Ⅱ级指病变部位面积减小,颜色轻微改变,瘤体缩小 26% ~ 50% ; Ⅲ级指病变部位大面积消失,瘤体颜色明显改变,瘤体缩小 51% ~ 75% ; Ⅳ级指病变部位瘤体基本消失,颜色基本恢复正常,瘤体缩小76% ~ 100% 。其中总有效率( % ) = ( Ⅱ级例数 +Ⅲ级例数 + Ⅳ级例数) /总例数 × 100% 。②影像学评估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治疗前及治疗 6 个月后对所有患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三维软件和 Qlab 软件定量分析超声图像,观察并记录瘤体的血管参数即血管指数、血流指数、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③比较 3 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热、局部肿胀、疼痛、腹泻、瘤体表面破溃、坏死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 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LSD-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三、 讨论
  普萘洛尔作为公认的血管瘤一线用药,广泛应用于血管瘤的临床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但单纯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周期较长[9-11]。聚桂醇作为临床治疗血管瘤的常用硬化剂,局部注射在瘤体内能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闭塞血管促进血管瘤内部形成血栓,导致血管瘤内组织纤维硬化,闭塞血管腔,促进血管瘤的萎缩退化,同时聚桂醇具有一定的麻醉功效,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12-13]。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较大较深的瘤体,聚桂醇局部注射并不能有效抑制血管瘤内血管的新生,疗效欠佳[14-16]。早期临床研究指出,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硬化剂能够加速血管瘤瘤体消退速度,减少口服普洛萘尔的治疗时间和瘤体局部注射聚桂醇硬化剂的次数和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7]。卢国坚[18]和李昕等[19]的研究也提示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血管瘤能够缩短治疗疗程,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可。这可能是因为普洛萘尔联合聚桂醇治疗血管瘤时,普萘洛尔能够巩固聚桂醇局部注射的效果,减少其注射次数和剂量,同时局部注射聚桂醇能够缩短口服普萘洛尔的时间,二者作用互补,增强了治疗效果[17]。
  根据血管瘤发生部位的深浅不同将其分为浅表型、深部型和混合型。不同分型血管瘤的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血管瘤的消退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20-21]。如田笑绮 和胡光珍[22]研究发现,相较于深部型血管瘤,普萘洛尔治疗浅表型和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更为显著。蔡仁慧和吕萍[23]研究也发现,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在不同类型血管瘤之间有所差异,治疗无效多发生于深部型和混合型血管瘤患儿。李晓飞和陈峻江[20]研究也发现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型和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优于深部型。Ling 等[24]研究指出,口服普洛萘尔联合聚桂醇局部硬化治疗婴幼儿唇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唇部血管瘤的治疗效果优于位于皮肤及皮下浅筋膜的血管瘤。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 6 个月后,3 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浅表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深部组( P < 0. 05) ; 进一步检测血管参数,发现浅表组和混合组患儿的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及血管-血流指数水平明显低于深部组( 均 P < 0. 05) ,但 3 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提示,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良好,且浅表型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相较于浅表型血管瘤,深部型血管瘤患儿增生期更长,异常的血管形成造成机体局部缺氧,进一步促进了血管新生,导致普萘洛尔或局部注射的聚桂醇不能够到达瘤体腔内的有效靶向位置,导致其疗效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效果良好,其中浅表型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提示临床上应综合考虑血管瘤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Copyright 2019-2020 中国硬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8100338号-2
Top